不同的植物有不同大小和形狀的葉子↟▩↟。如果現在有一項研究工作需要測量葉面積✘☁••,應該怎麼做│↟·◕?過去✘☁••,人們通常藉助捲尺測量樹葉的長度和寬度✘☁••,然後用公式計算↟▩↟。但是對於大多數植物葉片來說✘☁••,其形狀是不規則的✘☁••,很難準確測量其長度和寬度✘☁••,測量效率肯定是很低的↟▩↟。 如今✘☁••,人們可以藉助手持式葉面積儀快速準確地測量葉面積✘☁••,而且操作非常簡單↟▩↟。將葉片(未採摘)放入測量掃描區✘☁••,按下手指模組✘☁••,幾秒鐘即可得出結果↟▩↟。
那麼可能有人會問✘☁••,手持葉面積儀測出來的資料有什麼用呢│↟·◕?事實上✘☁••,除了判斷植物的生長狀況✘☁••,它還可以幫助人們確定作物的種植密度↟▩↟。 以玉米種植為例✘☁••,透過分析不同種植密度對玉米葉面積指數和產量的影響✘☁••,為篩選當地玉米種植密度✘☁••,確定玉米種植密度提供參考↟▩↟。
手持式葉面積儀一般記錄玉米的拔節期▩▩↟、吐絲期▩▩↟、灌漿期和蠟熟期↟▩↟。結果表明✘☁••,不同種植密度下群體葉面積的總體變化基本一致✘☁••,葉面積指數呈單峰曲線變化✘☁••,先隨生育期增加✘☁••,到吐絲期緩慢下降↟▩↟。 在各生育期✘☁••,葉面積指數隨種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✘☁••,群體的峰值比高密度群體平滑↟▩↟。從拔節期到吐絲期✘☁••,不同種植密度的葉面積指數隨生育期的不同而增加;從吐絲期到蠟熟期✘☁••,不同種植密度的葉面積指數隨生育期的不同而減小↟▩↟。